要问喝什么营养又补钙,大家心中的答案大概都是牛奶吧!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喝牛奶或使肝癌风险增加45%!到底是不是真的,多喝牛奶竟会促癌?牛奶还能不能喝了,要怎么喝呢?
01
哈佛研究表明:
喝多牛奶或增加肝癌风险?
2025年4月,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引发关注:一项针对48万余名中老年人的15.5年随访显示,每周饮用超过3.5杯(约840毫升)牛奶,肝细胞癌风险增加45%;若每周超14杯,风险更飙升至61%。
而早在2022 年,一项由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机构专家联合开展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引发关注。该研究纳入 51 万余名中国成年参与者,重点分析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群,总体癌症发病风险较摄入量低的人群升高 9%;其中,肝癌发病风险增加 18%,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 22%。
02
为什么牛奶可能与肝癌相关?
展开剩余72%过量饮用牛奶可能与肝癌风险上升相关,这主要基于几个潜在机制:
高脂乳制品中的饱和脂肪酸:可能引发肝脏慢性炎症,促进肝组织纤维化,增加癌变风险。
牛奶摄入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水平升高相关:IGF能加速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可能为癌细胞发展提供机会,尤其在肝脏等代谢活跃器官中更显著。
牛奶中的激素成分:如雌激素,长期摄入可能对肝脏产生微刺激,尤其在肥胖、代谢异常等高危人群中,可能成为促癌因素。
03
牛奶还能不能喝了,要怎么选?
目前研究并非否定所有牛奶,而是指出 “高脂” 奶制品可能存在健康隐患。关于牛奶是否能喝及如何选择,无需因个别研究过度恐慌,关键在于 “适量” 和 “选对类型”。
首先,牛奶仍是优质营养来源,富含优质蛋白、钙、维生素 B12 等,对骨骼健康、肌肉维持至关重要。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每天摄入 300-500 毫升乳制品是合理范围,无需因噎废食。
选择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优先低脂或脱脂牛奶: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尤其血脂异常、脂肪肝或肝病高风险人群,建议选低脂牛奶、脱脂酸奶,既保留营养,又降低潜在代谢负担。
发酵乳制品更优:酸奶、奶酪等经过发酵,富含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且部分研究显示其可能降低某些慢性病风险,是更健康的选择。
控制总量,多样化搭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摄入300-500毫升液态奶或等量乳制品为宜,避免过量饮用高脂牛奶。若担心风险,可将牛奶与植物奶(如燕麦奶、豆奶)搭配饮用,既保证营养均衡,又减少单一食物的过量摄入。
特殊人群个体化选择:儿童青少年发育期需充足脂肪供能,全脂奶更合适;孕妇和老年人对钙需求高,可适当选择高钙乳制品;乳糖不耐受者可选零乳糖乳制品或植物奶(如豆奶、燕麦奶)。
04
日常喝牛奶要注意的4个点
避免空腹饮用:空腹时胃酸分泌旺盛,可能影响牛奶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建议搭配面包、燕麦等主食,或餐后 1 小时饮用,更利于营养利用。
注意储存与加热方式:开封后的牛奶需冷藏并在 24 小时内饮用;加热时避免煮沸(高温会破坏部分维生素),温热至 40℃左右即可,袋装奶建议倒出后加热,避免包装遇高温释放有害物质。
警惕 “乳饮料” 冒充牛奶:部分含乳饮料虽含牛奶成分,但蛋白质含量通常低于 1%(牛奶需≥2.8%),且添加大量糖和添加剂,营养价值远低于纯牛奶,选购时注意看配料表,首选 “生牛乳” 为原料的产品。
别用牛奶送服药物:牛奶中的钙、蛋白质可能与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铁剂、降压药)发生反应,影响药效或增加肠胃负担。建议服药与喝牛奶间隔 1-2 小时,具体可咨询医生或药师。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
发布于:广东省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