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天神之眼”与华为智驾系统(如ADS 2.0/3.0)是国内智能驾驶领域的两大主流技术方案,它们在技术路线、硬件配置、功能侧重和市场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一、技术路线与硬件配置
比亚迪天神之眼采用多版本策略适配不同车型:A版本(仰望品牌)配备3颗激光雷达和双Orin-X芯片(508 TOPS算力);B版本(腾势/比亚迪高端车型)采用单激光雷达;C版本(主流车型)首创纯视觉“前视三目摄像头”方案,无激光雷达,依赖多传感器融合。其优势在于垂直整合,与三电系统深度协同,成本控制能力较强。
华为智驾(如ADS 2.0/3.0)坚持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标配自研96线激光雷达,依托昇腾AI芯片(算力400+ TOPS),强调“无图城市NCA”能力,无需高精地图即可实现全域通行。其算法成熟度更高,尤其在复杂城市场景中表现突出。
二、功能表现与用户体验
城市与高速场景:华为智驾已覆盖全国超4万城乡镇的无图城市导航,擅长处理无保护左转、拥堵加塞等复杂路况;比亚迪天神之眼A/B版已开通无图城市领航,但C版以高速NOA和泊车功能为主,城市场景仍在扩展中。
泊车能力:华为支持跨楼层记忆泊车和遥控泊车;比亚迪推出“易四方/易三方”泊车技术,支持蟹行泊车等特殊场景,但部分版本依赖清晰车位线。
安全性能:比亚迪天神之眼AEB可实现100km/h对静止前车刹停;华为通过GOD网络实现99.9%的异形障碍物识别率。
三、市场策略与生态布局
比亚迪依托年销400万辆的规模优势,通过低成本方案将智驾下探至10万元以下车型,推动“全民智驾”普及。华为则聚焦高端市场(30万元以上车型),通过HI模式与多家车企合作(问界、阿维塔等),构建开放生态。
总结:华为智驾在技术先进性和复杂场景处理上暂居领先,比亚迪则以成本控制和规模化应用见长。两者分别占据高端与大众市场,共同推动国产智驾技术发展。
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