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户不再满足于 AI 仅能聊天问答,当 "能干活、易上手" 成为新的核心诉求,AI 行业正迎来从 "技术竞赛" 到 "场景落地" 的关键转折。智能体(AI Agent)凭借 "决策 + 记忆 + 规划 + 工具" 的闭环能力,成为激活市场的新引擎。而在这场变革中,搜索引擎的智能体化与视频智能体的崛起,正重构着我们与 AI 交互的方式 —— 纳米 AI 超级搜索以近 9 倍访问量的断层优势领跑全球智能体榜单,恰恰印证了这场革命的深刻程度。
搜索引擎的智能体化:从 "信息搬运" 到 "生产力创造"互联网时代最熟悉的应用场景,正在经历最彻底的颠覆。
传统搜索引擎曾是信息入口的绝对霸主,但用户早已厌倦了在海量碎片中筛选答案:查一份旅游攻略,要在数十个网页间拼凑信息;做一次市场分析,得手动整合零散数据。这种 "关键词检索 - 信息搬运" 的模式,在智能体面前显得笨重而低效。
展开剩余73%智能体重构的搜索,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能主动洞察用户意图,将搜索行为转化为直接可用的成果:输入 "规划东京 5 日亲子游",智能体不仅会整合机票、酒店、景点信息,还能根据儿童年龄推荐适合的体验项目,生成带预算表的完整攻略;提问 "分析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它会穿透各平台的 "信息围墙",交叉验证数据后输出含图表的分析报告。这种 "理解 - 规划 - 执行 - 交付" 的全流程服务,让搜索从 "找答案" 变成了 "出成果"。
市场格局的变化早已显现。谷歌全球份额从 93% 跌至 89.7%,百度从 2021 年的 86.82% 滑落到 2024 年的 60%,背后正是用户向智能体搜索的迁移。而纳米 AI 超级搜索的异军突起颇具代表性:它不仅超越百度 "AI 搜" 成为国内 AI 搜索榜首,更跻身全球第二(仅次于微软 New Bing),其 "一句话生成视频、报告、数据图表" 的能力,让搜索引擎彻底进化为能自主思考的超级智能体。
视频智能体崛起:让创作从 "工具拼凑" 到 "一句话搞定"当智能体的能力延伸至内容生产,视频创作这个曾被专业门槛垄断的领域,正迎来大众化爆发的契机。
传统视频创作的痛点早已成为行业共识:想做一支短视频,得先用 DeepSeek 写脚本,再用即梦生图做素材,接着用 Runway 生成片段,最后用剪映合成 —— 至少调用 4 个工具,经历几十轮交互,因参数不兼容导致的返工率居高不下。这种碎片化流程,把普通用户挡在创作门外。
视频智能体的出现,正在打破这一困局。它以 "全流程闭环" 为核心,将创意到成品的路径压缩到 "一句话":输入 "制作一支介绍夏季防晒误区的科普视频",智能体可自动完成脚本撰写、画面生成、配音剪辑,全程无需用户切换工具。这种高效协同,直指行业 "重参数、轻体验" 的积弊。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 年全球 AI 视频生成器市场规模达 6.148 亿美元,预计 2032 年将增至 25.62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20%。但真正的机会不在于参数竞赛(如更长时长、更高分辨率),而在于人机协同效率 —— 谁能让普通人轻松创作,谁就能抓住增长引擎。纳米 AI 超级搜索推出的 "一句话生视频" 功能,正是这一逻辑的实践,它让 "零门槛当导演" 从口号变成现实。
智能体的终极竞赛:效率与信任的双重突破全球 AI 智能体榜单的最新数据,揭示了这场变革的胜负手。6 月榜单中,纳米 AI 超级搜索以 156.67M 的月访问量登顶,领先第二名近 9 倍,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 AI 搜索产品。这种断层优势的背后,是其构建的八大核心能力矩阵:自然语言交互中能主动反问精准锚定需求,深度搜索技术穿透 "信息围墙",交叉核验机制确保结果可信,自主拆解复杂任务并输出专家级成果…… 更关键的是,全程可视化的工作流程,既保证用户对关键决策的掌控,又通过透明化操作建立信任。
从搜索到视频,智能体的进化本质上是一场 "效率革命":它解决了传统 AI 与用户需求的脱节,让技术真正服务于 "把事做成"。当用户用脚投票,选择能 "一句话搞定" 的智能体时,行业的未来已清晰可见 —— 不是参数的堆砌,而是对人的理解;不是工具的割裂,而是服务的闭环。
这场智能体浪潮,正在重新定义我们与技术的关系。或许不久后,"让智能体处理" 会像今天的 "百度一下" 一样自然,而那些率先跨越 "理解 - 执行 - 信任" 门槛的产品,终将成为 AI 下半场的领跑者。
发布于:江苏省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